技术分享
宋赵构是什么宗?宋徽宗宋钦宗和赵构的关系
赵?(1271年-1323年),又称宋恭帝,男,汉族,南宋第七位皇帝(1274年8月12日-1276年2月4日在位),宋度宗赵禥次子,母全皇后,是宋端宗赵昰的弟弟,宋末帝赵昺的哥哥。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,一起来看看吧!
简介
即位前曾被封为嘉国公、左卫上将军等。宋恭宗在位期间朝政由太皇太后谢道清代理;而谢道清政治上前期依靠贾似道,贾似道被撤后又依靠陈宜中。临安(今浙江杭州)被元占领后,被送至大都(今北京),之后到西藏出家为僧。1323年5月因触犯文字狱被元英宗赐死,享年52岁。无谥号,张世杰等人曾为其上过尊号孝恭懿圣皇帝。
合尊法宝
赵?出家学佛的地方是土番,即西藏。其后汉文史籍再也没有了记录,但在藏文材料中偶有踪迹。赵?十九岁到西藏喇嘛庙里出家,得法号“合尊”,此后为了忘却曾经伤心事,潜心学习藏文,果然皇天不负有心人,何况赵家的人就是带着这种遗传的文化素养。不数年,赵?已经在藏佛界暂露头角,成为把汉文佛典译成藏文的翻译家,并且还担任过萨迦大寺的总持,成为当时西藏的佛学大师,四处讲经、潜心研究佛学,一生如此。
后来翻译了《百法明门论》,还有深奥的《因明入正理论》,在扉页留下了题字,自称“大汉王出家僧人合尊法宝”,被藏族史学家列入翻译大师的名单。成为一段历史奇事。赵?的结局只在《佛祖历代通载》汉文版里提了一句:“至治三年四月,赐瀛国公合尊死于河西,诏僧儒金书藏经。”元英宗至治三年,即公元1323年,宋恭帝才结束他作为喇嘛的生活,也结束了他47年的俘虏生活,这一年他52岁了。算起来他在西藏定居了34年,其间再也没有踏入中原和那思牵梦绕的江南故乡!
诗文作品
寄语林和靖,梅花几度开?黄金台下客,应是不归来。
创作背景
赵?,是南宋王朝的末代皇帝,四岁时,父亲度宗赵禥死,他继承了帝位,由祖母太皇太后谢氏代管朝政,改元德祐元年。这时,元兵已经南下,次年二月攻下临安(今浙江杭州),群臣替太皇太后谢氏领衔写了归降表,年幼的皇帝赵?当然也投降了。
太皇太后谢氏、皇太后全氏和皇帝赵?号称“三宫”,于1276年三月,为元兵所掳,押送到大都,赵?被降为瀛国公。到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(1288年)又被送到甘州(今甘肃张掖)去学佛,法名合尊,又称为木波讲师。他在大都作“客”十二年,出家时才十八岁。出家前十二个年头,在俘虏生活中长大,从汪元量读过些书,学会了做诗。这首诗应当是“客”居大都时所作的。(或云此诗系送汪元量南归之作,实误。此从《南村辍耕录》。)
传说轶事
关于元顺帝是宋恭帝之子的传说。
有一个传说,当年朱元璋成立明朝,供奉历代皇帝时,一直纳闷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的像,怎么看都象个汉人,和宋恭帝长的相似。后来发现元顺帝的母亲曾经去过西藏,呆了几个月,与宋恭帝讨教过佛学典章。后来阴错阳差,皇帝招她入宫,不久已有身孕,就是后来的元顺帝。
经蒙古研究会证实:将元顺帝后裔与赵宋后裔进行基因鉴定及比对,结果表明二者风马牛不相及,没有任何血缘关系,元顺帝是元明宗之子
宋真宗时期有进士吗?历史学家评价宋仁宗
宋真宗有一次听老师讲《周礼》,看到有一个词叫做“晗玉”,很奇怪,就问什么叫做晗玉呢?老师回答说,就是做臣子的死了,然后君王赏赐给臣子的一种玉,让臣子含在嘴中,据说可以让臣子的骨头不朽。宋真宗听了哈哈大笑说:“人臣但要名不朽,何用骨焉?”千古以来做臣子的,追求的都是名声不朽,至于骨头朽不朽,有什么关系呢?
估计老师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,脸上会忽青忽白,很尴尬吧。虽然自古以来的文人士大夫,都喜欢标榜自己不爱钱,是为了什么国家天下,为了苍生社稷而做官,可是归根到底,还不是贪图名利呢?当然,谎话人人都说,可是人人都不会说破。就如皇帝的新装,明明皇帝赤裸着,可是为了掩饰自己的愚蠢,大人们都去称赞衣服多么华丽。而宋真宗此时就做了一个说真话的孩子。
说真话总是让人讨厌的。不过因为说真话的是宋真宗,是高高在上的皇帝,于是大家也就容忍了,甚至有人会以为宋真宗很不错,有真性情。自古以来,大家看待皇帝,不就是像对待一个孩子吗。老百姓对于一个好官的标准并不高,稍微贪点拿点,都没关系,可若是光拿钱不办事,或者狮子大开口,胃口大到无法承受,就让人讨厌了。自古以来,只要是不扰民的官都是好官,只要是廉洁的官,就能在史书上青史留名。至于能够带领百姓走上富裕的道路的官员,千百年人来屈指可数。于是,中国的官员,昏官多,庸官多,有德的官员不少,有能力的官员绝少。